摆渡人读书笔记

时间:2025-09-18 22:33:14
摆渡人读书笔记15篇

摆渡人读书笔记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摆渡人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摆渡人读书笔记1

英媒评价这是一个史诗般的爱情故事。读过之后,内心虽未感触太多震撼,但这确实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缺失父母之爱,别离友情之爱,在冰冷的家庭冰冷的学校里,迪伦是孤独寂寞的,与父亲的见面重燃了她内心的火苗,然而在事故后的奇遇里,迪伦爱上了她的灵魂摆渡人,甚至不惜放弃重生的希望,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去与他重逢。

寻找灵魂归处的旅途中他们结伴而行,她曾是一个孤独的人,却用纯真无暇,真诚善良温暖了另一个孤独的灵魂。他曾是一个不问自我的使者,沉默理性,麻木坚忍,却竭尽全力去保护一个个素昧平生的灵魂。两个孤独的灵魂相遇了,用温暖摆渡了彼此。

崔斯坦一路守护着迪伦到达彼岸的天堂,而迪伦为了爱,不惜再次选择地狱之门。

她的勇气不是与生俱来,她曾被大雨淋湿了身体,被孤独冰冷了心,但她选择了逃避,直到遇见爱,她毫不犹豫,勇往直前。

他的前世今生无人知晓,他曾变化成无数面孔,替换了无数姓名,他已然习惯,直到遇见爱,他才有了体温,有了心跳和有血有肉的身躯。

她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爱丽丝,他是寻找真心的铁皮人,她是剪刀手爱德华里善良的金,他是渴望拥抱又害怕伤害爱人的爱德华。他们这一次又相遇在灵魂摆渡里,迪伦和崔斯坦,一个叫勇敢,一个叫真诚。爱情,从不缺少传奇,关键,是否相信。

摆渡人读书笔记2

今晚终于把这本书看完,心里有种温暖的感觉让人又相信了爱情。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畅销小说。书中一开场展现的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唠叨的母亲,不开心的学校,敏感而略带自卑的个性,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而又烦躁。这样一个女孩好像曾经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普通。然后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或者说本书还是一部非科学类的书,是的,出现了人死亡后的灵魂。

在列车意外脱轨中死去小女孩的灵魂在黑暗中看不见任何光亮,她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挣扎着爬出列车,然后她看到了唯一的一个人,来带领她的灵魂到另一个世界的人----摆渡人。摆渡人一路上带领着小女孩的灵魂翻山越岭走向目的地,他淡淡的回避着女孩各种问题,不愿直接告诉女孩已经死亡的真相,直到女孩在行走过程中发现身体奇怪的表现,逐渐接受了肉体已经死亡的事实。情窦初开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难中渐渐喜欢上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她情真意切的关心与信赖,逐渐唤醒了摆渡人几百年来内心深处麻木的情感。然而,摆渡人的工作决定了当他送女孩到达目的地后,他将再也不能见到女孩。

人性的回归,可以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爱情的力量,可以让人战胜恐惧。曾经自卑,软弱的小女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曾经阅遍人间生离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最终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面对未知的恐惧,女孩与摆渡人勇敢的选择了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起的决定。他们一起回到肉体死亡现场,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类,可以如愿以偿的生活在一起。

每次惊险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后,也都是有温情,有坚韧,有希望的。很少人能时时感觉到,身边的一切有多不堪一击。当生命都逝去之后,生前的一切酸甜苦辣就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当然这不是因为我对生命悲观,相反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灵魂超脱。

虽然故事的主角是少年少女,全书的基调是奇遇、魔幻,但我想说的是,我很担心它会因为体例和故事背景被真正适合它的更多读者忽视。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想到自己会那么快读完它,看到“如果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这句话,会不自觉想象这是一个让人唏嘘不已,感天动地的故事,所以一开始还是带着些顾虑和好奇的。

崔斯坦为了超度魂灵,随时准备变成那些亡灵在最后一次许愿中想要得到的陪伴者的样子。但为了爱情,他可以把这件事情变成永恒。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流于平淡、庸俗的,但是往往惊喜和转机也因为庸俗、平淡而倍加可贵。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到,爱是不应该被被动对待的,追寻幸福的最诱人之处就是追寻的过程。

摆渡人读书笔记3

《摆渡人》其实已经看完一段时间了,可读后感却迟迟没有写,其实我一直有在回味这本书带给我的震动与启发。说这本书是心灵巨作,治愈系的作品,其实我的感受并不明显,但我的确很认同,说实话读这本书时我的阅读体验并不好,心里总是纠纠巴巴的,有时竟然很紧张。所以说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并不是那种看起来很美好的感觉,而是让你的内心通过纠结的过程,而产生深深的思考。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15岁的青春少女,生长在单亲家庭中,和母亲已经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爸爸从未谋面,只是一个想象中的爸爸。就连唯一的好朋友也搬到了很远的地方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嘲弄,是一个严重缺爱的女孩。这时候她非常想念遥远的父亲,并决定坐火车去寻找缺失的父爱。可是火车在途中一处隧道的地方发生了事故,当她挣扎着走出隧道,却没有发现任何救援人员,她又走到另一头也没有发现伤员和救援人员。她在感到万分疑惑的同时在不远处她看见了一个金发少年,和自己的年龄相仿,坐在一块石头上好像在等她。她以为她是此列火车中唯一获救的人,可没想到自己确是唯一遇难的人。不得不说,这样的故事开头还是蛮吸引人的!

接下来就是崔斯坦对迪伦的救赎之旅。金发少年崔斯坦虽然是迪伦的摆渡人,可他也受着迪伦的影响,摆渡人总是把自己幻化成被摆渡者喜欢的样子,可他们摆渡人从来不知道自己原来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来自哪里,又将去向何处。他们只是麻木的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使他们摆渡的灵魂得以安全的到达彼岸。为了让迪伦更好的接受自己,崔斯坦的模样就是帅气的金发少年,可以说这样的样貌对情窦初开的少女迪伦是很有杀伤力的。

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是纠结的,崔斯坦带着迪伦艰难的穿越着荒原,因为迪伦严重的缺爱,所以荒原真的就是荒原,到处都是苍凉的景象,因为她所经历的都是她内心的投影。他们在和魔鬼做斗争的同时,一个个安全屋成为他们的庇护所,可安全屋同样破败,了无生气。就在这艰难险阻中催生了迪伦和崔斯坦彼此的爱意,迪伦甚至都不愿意离开有崔斯坦的荒原了,她的灵魂虽然可以获得重生,可是将意味着永远的离开崔斯坦。

所以迪伦在另一个安全的世界里,在那个灵魂可以安放的地方,她并没有守株待兔,等待她的父母朋友的到来,而是想尽办法去寻找和崔斯坦能够搭上边的轨迹!这包括崔斯坦嘴里曾说过的最高尚的灵魂,一个为了集中营中的难民而死去的二战德国士兵,那是一个鲜活的年轻生命,因为这个 ……此处隐藏7823个字……爬进了避难屋。崔斯坦的`消失,她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内心迷茫的,不知所措,会吞噬掉她到达终点的决心。或许就真的会将这仅存的灵魂气息消失在这荒芜的山谷里,被人遗忘。没有的摆渡人的指引,不过就是被丢弃在荒郊野外的孤魂野鬼,那和这山谷里的魔鬼有什么区别。魔鬼至少还有同伴一起来分夺美味。

小屋壁炉里突然亮起来的光亮,似乎没有带来一丝丝的温暖,失去摆渡人的迪伦,随时都有可能会被屋外的魔鬼分夺。没有摆渡人的指引,能到达哪个地方,没有终点和目标,内心深处的黑暗最终会吞噬掉壁炉所带来的些许光亮。

是否要冲出这间小屋去寻找崔斯坦,去寻找内心真的光亮,犹豫徘徊,不知所措!小火苗在壁炉里跳跃着。疲惫和恐惧终于将迪伦推向了困倦的边缘,也许一觉醒来,崔斯坦会回来。在迷糊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开始变得清晰。那是极度绝望中出现的幻觉吗?

摆渡人读书笔记14

迪伦在火车事故中死亡,摆渡人崔斯坦引导她的灵魂通过两个世界间的荒原,荒原当中会有恶魔,摆渡人保护灵魂免遭恶魔毒手,送他们到要去的地方。崔斯坦和迪伦相伴一路并产生感情,在迪伦到达要去的地方后,又决定要返回找到崔斯坦,在询问如何能回到荒原的时候,了解到当你返回到最初的起点时,人会死而复生,但是因为要重新经过一次荒原,非常危险。

迪伦凭借自己的勇敢让崔斯坦与自己返回到了火车事故的现场,迪伦死而复生了,而崔斯坦也变为人身。最后在火车事故的出口相遇。

小说当中描述到荒原的时候,摆渡人说荒原就是灵魂内心的投射,比如你想荒原会有山坡就有山坡,比如摆渡人的相貌也是如此。这一点跟《遇见未知的自己》表述的有些相似,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大概也是因为如此,所以迪伦才做出了勇敢的决定。

摆渡人,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迪伦也是催斯坦的摆渡人,而爱和勇敢成就了他们。

摆渡人读书笔记15

金黄色的阳光穿透层层厚重的乌云,荡漾在看似风平浪静的湖面上,一叶扁舟漂浮于上,舟上一人顶着箬笠,手中一支船桨在湖面投下细细碎碎的影子;湖底之下,漆黑如墨,似乎在酝酿着一场汹涌波涛。

这便是《摆渡人》一书的封面,初次见到,只觉得这本书将要描述的必定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等到把书读完,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主人公迪伦决意返回荒原寻找灵魂摆渡人崔斯坦时独自经过的那个湖面吗,那个几近吞噬掉她的灵魂的湖面。而令人诧异的是,湖底深不可测般的湖面、藏身于乌黑湖水深处的恶魔、以及头顶挥之不去的梦魇般的乌云,他们存在的原因,也是因为在主人公迪伦的思想中存在着因童年各种不幸而造成的阴霾。她的思想控制着这一切,而她自己也在承受着这一切。

而封面上方的一句话,更增添了这个故事的耐人寻味: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不可置否,这句话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便由此而开启了这趟《摆渡人》之旅。

单亲家庭里无话可说的母亲,陌生而充满敌意的校园,唯一好友的离开,这一切让迪伦15岁的的世界一片狼藉。但她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迫切想作出改变,便决定坐上火车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怎料天意弄人,路上火车脱轨,迪伦更不幸地成为了火车上唯一的遇难者。

在知道自己已经不幸遇难后,迪伦并没有万念俱灰,而是勇敢而坚强地跟着自己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在荒原上历经种种艰险一路跋涉。崔斯坦,这个由迪伦脑海中对爱人的朦胧憧憬而化身所成的有点冷漠有点淡定的年轻男孩,他的使命,是负责护送世间所有灵魂安全到达他们的结界点,让他们在不幸离开人世后还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

一如文章开头所言,荒原之所以存在,也是因为迪伦内心长期缺乏爱意滋润而产生的根深蒂固的荒芜感、无力感,也包括所有荒原上崎岖的山路和各种可怕的沼泽,还有破烂不堪的安全屋和天空上时而出现的如同泼倒了的墨汁的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这些皆由迪伦的思想控制着。纵然她自己也不愿承认,纵然这些因素让她的灵魂之旅变得更加坎坷,她也没有办法改变。因为这些都是她内心的折射,她的思想如何,她的内心如何,都会一一投射出来,成为她的路,成为她路上的所有。有时候在想,如果迪伦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那这趟摆渡之旅也定能阳光明媚些、鲜花灿烂些了。

在故事接下来的旅途里,他们之间的感情随着共同经历越来越多的艰难险阻而发展得百转千回。他们由最初的陌生到相识,渐渐地相知,甚至到最后的相爱,这是着着实实打破了摆渡人和灵魂之间的界限。但他们决定在一起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以后太多的事情,毕竟今朝有酒今朝醉,或许就像郭静的《心墙》里面说的:不去计划得太多,反而能勇敢冒险。

我很佩服他们两个这种敢于冒险的思想,他们勇敢冲破界限的束缚,努力地为对方着想,努力保护着对方、珍惜着对方。这种思想,让他们及时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让自己不会在以后的日子为当初的墨守成规懊悔。

所以也是因为有着这种思想,到故事发展到后面的时候,迪伦的灵魂被成功护送到结界点后,一对恋人被一道看不见的屏障分隔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的时候,迪伦也没有安安分分守着那本来铁板钉钉的规矩——灵魂完成渡程后不能跨过结界,返回原来的原来的地方,而是拼尽全力想要奔回荒原去找到她的灵魂摆渡人。本以为摆渡成功后他们会从此生死两茫茫,但迪伦那颗不肯向现实屈服的心却让她一心一意地只想奔回荒原,奔回那个处处皆是嗜血恶魔的万劫不复之地,那个稍有差池便是魂飞魄散、灰飞烟灭的荒芜之地。

心之所向,便无所披靡。不管不顾,只为奔赴心中的那个念头——她不能就此放弃这段恋情,不能就此放弃自己苦心经营得来的收获,在自己原来15的人生中缺乏了太久的东西,怎能轻易让它得而复失。所有的规则在迪伦脑海里都留不下一丝痕迹,她想并且只想奔回荒原去找到崔斯坦,她想拼尽全力带他返回人世,她想让他摆脱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摆渡人宿命,她想和他一起返回人生,去享受她短短15年里还没来得及享受的那么多的美好事物。她知道为此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但她不怕。她觉得,心里有一件很想去做的事情,她为之拼尽全力。试问我们当中的人,有几个能做到如此?像她那样拼尽全力。

所幸的是,她最后成功了。

一路上的艰险重重自是不必多说,看到他们最后成功返回人世,我觉得过程中经历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是值得的。最后在火车残骸处崔斯坦找到迪伦说的那句“原来你在这里”,真真催人泪下。平平淡淡的语气,是历经无数大劫大难后尘埃落定的平静心绪。还好是等到了一个圆圆满满的结局,也不枉我这一路下来心情的跌宕起伏。

有人说这是一部爱情小说,教会我们如何去爱。但在我看来,这更是一部描写思想的力量的作品,它把思想的力量通过描写主人公迪伦以及她在荒原中经历的一切而娓娓道来,而迪伦后来通过努力甚至得到她和崔斯坦两个人的重生、得到她原本缺失的爱情这个结果,不能不说是一份给读者的惊喜,同时也是更深刻地告诉我们思想的力量有多强大。

思想控制人的一切,它决定是否要去努力,并引导你应该从哪个方向去努力。就像那句话说的: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学会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朝那个目标去努力,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到最后的时候,你想要的东西都在你手中,你的明天由你创造。

《摆渡人读书笔记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