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书笔记

时间:2025-09-18 13:57:14
西游记读书笔记通用15篇

西游记读书笔记通用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游记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西游记读书笔记1

《西游记》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它在四大名著里是最生动活泼的。每次读它的时候,面前总会呈现出色彩斑斓、惊心动魄的神话世界。作者吴承恩把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活灵活现,为我们详细地讲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经艰难险阻、降妖除魔,最终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孙悟空调皮任性,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游乐地府撕碎“生死薄”,大闹天宫,还自封齐天大圣……当然,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没过多久,就被迫戴上了金箍圈,从此一向我行我素的生活结束了,他的举止也在师傅的教诲下开始变得规范。尽管师傅在他肆意妄为时会利用念紧箍咒来约束限制他的自由,但他还是脚踏实地地保护唐僧取得真经,他的善良与果敢不得不叫人佩服!

唐僧心慈手软,胆小懦弱,他虽然没有什么高强的本领,但是他却有仁慈和坚定的西天取经之心,也正是如此,才得以修成正果。

再来说说猪八戒和沙僧吧,猪八戒憨厚淳朴,有时也会贪馋偷懒,但他憨态可掬的形象总会让人不由得捧腹大笑,在文中他确实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沙僧,忠诚严谨,永远服从他的师傅,对师傅忠心耿耿,虽然他平时很少说话,但是在为保护师傅而战斗的时候却表现得十分勇敢。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总是挑着最重的行李走在最后面,毫无怨言。

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次磨难取得真经的故事,曾让我多次浮想联翩,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觉得自愧不如。小时候,父母几次带着我去登山,我每次都发誓说要爬到山顶,结果都没有成功。每次走到半山腰,就想打退堂鼓,山顶只与我尽在咫尺,可我还是错过了!读过《西游记》后,我想,今后的日子里,无论干什么事情,我都应该坚强些,不能遇到一些困难就被打败,要真正学习唐僧师徒四人坚持不懈的精神,只要目标笃定,就不言放弃,

相信未来的一天,在努力与坚持下,我也能够取得“真经”。

西游记读书笔记2

弟不怕艰难险阻,经历了八十八大难,终于完成了西天取经这一伟大壮举。

唐僧目标坚定,不怕千难万险,不达目的不罢休。不仅如此,唐僧还为人慈悲、生性善良,但也因此总是被坏人迷惑,孙悟空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大徒弟,他有一双火眼金睛,还有十八般武艺,爱憎分明,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猪八戒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但是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沙和尚和白龙马是团队里最忠诚的,他们任劳任怨,忠实可靠,师傅走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

《西游记》给我最大的感悟:做一件事情,只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最后的成功。

西游记读书笔记3

在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中,我读过《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但是我最喜欢读的还属《西游记》了,因为《西游记》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如: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还有三借芭蕉扇等等。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跋山涉水,吃尽千辛万苦,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最后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

在《西游记》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他从一个普通的猴子成为了众猴之王,它会使用如意金箍棒,还会七十二般变化和长生不老术。他的机灵、敏捷、顽皮、酷爱自由,敢于反抗等的种.种性格特点都是我喜欢的。

他们师徒四人的漫长取经之路,不就像是我们漫长的学习之路吗?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他的家境非常贫寒,只读到初中学就辍学回家,但是这一切都没有断绝他学习的念头,他开始了艰难而又漫长的自学之路,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认真学习,勤奋好学的华罗庚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西游记》这本书和华罗庚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要学会坚强,学会吃苦,学会勇敢,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西游记读书笔记4

孙悟空大闹龙宫和阴曹地府,被告到天庭,玉皇问谁去捉拿,太白金星出来说了一番道理:“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孙悟空虽然是一个石猴,可也是“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顶天履地,服露餐霞,现在既然已经修成了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那他同我们还有什么区别呢?就是说,不能因为出身低贱、来路不明就瞧不起他,而是要不拘一格承认他,给予平等的身份和尊重。

说得多好,我们谁都不兴瞧不起自己呀,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遑论人,连鸟兽都包含在内),数数自己身上的窟窿眼儿,只要能数够九个的,都天赋有成仙的权利!

太白金星以及玉皇这边是道教的神仙,他讲修仙之道,当属道教的道,可他这个道,每一个稍稍读过旧书的人都是如此熟悉。人人都可以经过努力修行,实现超凡入圣,这样平等、这样有为的道理,在儒释道这传统文化的三大源流里是家家都讲的,它体现着中国文化奋发有为的真精神(张岱年曾将“奋发有为”归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除此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

在道教,如太白金星说的是“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

在佛门,禅宗强调的是人人都有慧根,人人皆有佛性。

在儒家,孟子说,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我们当以此相互砥砺,只要矢志向上,都可以超凡入圣,退一步,且不说成仙成佛或者人间圣贤,至少各自在各自的领域,都可有所建树。

西游记读书笔记5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本神话传说,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人读起来就舍不得放下。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心中感慨万分。

书中主要讲述了唐僧四师徒在去取经过程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个个修成了正果。我最喜欢孙悟空了。他神通广大,有着火眼金睛,乐于助人。每次唐僧遇到危险,都是孙悟空救出的唐僧,并且孙悟空这个人物描写得最为细致,从石猴出世到大闹天空再到修成正果,无论是三打白骨精还是收八戒,降沙僧,都是这本书的精华。唐僧善良有爱心,猪八戒虽懒却为取经做了贡献,沙僧老实勤劳肯干,这些人物都各有各的特点,被作者吴承恩写得活灵活现。

师徒四人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努力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西游记》中,他们师徒四人遇到的危险就像我们人生路上遇到的挫折一样。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中有许多困难,有些困难光靠我们一人也许解决不了,需要和朋友一起分担,克服困难,锻炼自己坚定以及永不后退的信念!

西游记读书笔记6

最近,我看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是——《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这部小说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它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以 ……此处隐藏4059个字……赛中取得胜利。

只要大家坚信要勇于面对困难,坚持勇闯“九九八十一难”就会取到属于我们的真经。

西游记读书笔记12

五年级寒假,我在书架的里层发现了一本业已破旧不堪的《西游记》。我随手把书翻到了目录,就被许多故事所吸引住了。

《西游记》是明朝吴承恩写的一本神话小说,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主要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在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剧情一波三折。

书中的主人公都个性鲜明:机智正义、是非分明的孙悟空;大腹便便、贪吃偷懒的猪八戒;忠厚老实、认劳认怨的沙和尚;心地善良、迂腐执着的唐僧。

整部书围绕取经这个主线来展开,其中包含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经典,如《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真假孙悟空》等。

其中有一段《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在林中赶路,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孙悟空用他练就的火眼金睛一眼便看出她是个妖怪,随时会威胁到唐僧的生命,便迅速使用金箍棒打死了这个小孩,而不明真相的唐僧却误以为他杀死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对孙悟空表示了强烈的愤怒和责怪,孙悟空虽然非常委屈但还是原谅了师傅唐僧。

接下来,妖怪又故伎重演,变化成一个寻找女儿的老太婆,这又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了,情急之下的孙悟空忘了师傅刚刚的责备,又挥棒将老太婆打死了,这一下更加重了唐僧对他的误会,以为他野性未改,幸好猪八戒和沙和尚的苦苦求情,才得以饶恕了孙悟空。妖怪已经发现了,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师徒关系已经非常脆弱,再次变化成一个寻找妻子和女儿的老翁来迷惑唐僧,在孙悟空的一再提醒之下,唐僧仍是看不明真象,就在妖怪对唐僧下手之时,为保住师傅的生命,孙悟空无奈之下挥棒打死了老翁,最终导致师徒关系破裂,逼走了满腹委屈的孙悟空。于是妖怪的计谋得逞,当唐僧发现真象之时,已落入魔爪。虽然后来师徒二人冰释了前嫌,唐僧获救,读了《三打白骨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常常会被表面现象迷惑,如果这时有人善意的提醒,我们一定要多加思考,避免判断错误。

《西游记》中这样精彩的故事很多,众多故事都是用来体现取经这件事的艰难,有的时侯,师徒四人都已陷落了绝望,但经过不懈的努力,又都化险为夷,说明只要我们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最终总会走向成功。精彩的故事,加上本身的奇幻元素,深深的吸引着我。

其实,对此道理我深有感触:小时候的一天,一位陌生人问我:小朋友,跟我走,我带你玩好玩的。我正想答应,妈妈狠狠地拍了我一下,说:“小心被拐走!”我吓了一跳,

西游记读书笔记13

《西游记》一书,共一百回,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小说大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诞生到“大闹天宫”的故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位置。第二部分(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巍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经的缘起。第三部分(十三回全书完),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魔,终于到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这本书中,让我们结识了许多有趣的伙伴:总是爱打抱不平的悟空,好吃懒做的八戒,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神力无边的如来佛祖......在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故事就是《悟空三打白骨精》。

那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费尽了心思,三番两次地变成:小姑娘、老奶奶和老爷爷,就当这妖精快得手之时,齐天大圣孙悟空正巧化斋回来,用火眼金睛认出了白骨精,举起金箍棒就打,因为唐僧的保护,这狡猾的白骨精每次都会从悟空的金箍棒下逃之夭夭。

贪吃的八戒总是当着师父的面责怪悟空,而师父却信了八戒,念起紧箍咒,疼得悟空连连在地上打滚。但在悟空的苦苦哀求下,才一次次地饶过他。

这故事的结尾,悟空终于打败了白骨精,八戒却气的火冒三丈,告诉师父,这是猴哥使的障眼法,“故意”让师父相信他。然后,唐僧一直在念紧箍咒,要赶走悟空。最后悟空见师父不肯回心转意,随后便告别师父,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西游记读书笔记14

今年的五一节期间,我读了一本名著叫《西游记》,由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所著,讲述了一个来自东土大唐的唐僧和三位徒弟一同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书上还说了他们一共走了十万八千里的路程,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这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正是他们师徒惊人的意志力感动了我。

我觉得他们师徒中唐僧最有意志力,他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从来没有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而是一心向佛,最没意志二师兄猪八戒,动不动就向人抱怨着说路途太远……

唐僧四人的意志力非常值得我来学习,如果换作我是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话肯定心里早就打退堂鼓了。的确,我在生活中也缺乏意志力,前些阵子我是中午走路回家的,可是才走了两三天我就觉得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于是要求妈妈来接我,读书笔记.可妈妈一点儿也不给我商量的余地,我只好自己苦走下去。如今我看了《西游记》这本书就更加觉得要有毅力了,每天中午要坚持走回家,再做一定的锻炼意志力的事情。

西游记读书笔记15

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读到白骨精欺骗了唐三藏后,我对此很有感触。

我们有双眼睛,它可以带我们看整个世界。而在有些时候,我们的眼睛就像被蒙上一层布一般,分辨不清事和物。通常都是自以为看清了,看明了,回过头来却总是发现自己其实仍在迷茫之中。被人麻痹,麻痹思维、大脑;谬论控制着大脑,那时假的已化为真,就看不清事物,看不清现象,看不清社会,看不清世界了。

眼睛,是明澈的。造物主赐予我们眼睛,让我们看的不仅仅是这个世界,还有那恒定,不变的真理。白骨精阴险狡诈,蒙蔽唐三藏的双眼,使他看起来妖是人,人亦是妖;使真理在他眼里是谬论,而谬论却化为了真理。甚至连真理与谬论也无法明辨了。

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唐三藏被如此蒙蔽,还有许多人,甚至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被蒙蔽的经历。

三国时期,曹操百万雄兵,与刘备孙权抗衡。本胜券在握,却被离间计所蒙蔽,一时糊涂错杀蔡瑁、张允二人,又被庞统所蒙蔽,铁索连环,最终导致火烧战船败走华容道。

事物有真假之分,凡事必有其表象。白骨精所变人是其表象,只是她的表面现象,只能蒙蔽认识表象的人。表象就如一层薄雾,只有拨云见日,看到内在才行。我们每天都在表象的世界中,表象好似无数披着羊皮的狼。

白骨精是用表象欺骗他人的,而在社会上,我们更多的人却是用表象伪装着自己,虚假的活着,我们为何不能拨开这层虚假的伪装,去尝试发现事物真实的实质,褪去其伪装。

在谬论压制真理时,在表象压制真实时,我们是无法去做出真确的抉择。

既如此,则需仙人指路,孙悟空正是如此,拥有着火眼金睛,看透妖魔鬼怪。他看透的是善与恶,是正确与错误,是真理与谬论。火眼金睛,是我们每个人想要拥有的,必须拥有的。

看清世间一切,不被谬论所麻痹,不被表象所迷惑。不再让世上每天上演着皇帝的新装如此的假戏,是我们每个人该做的。

《西游记读书笔记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